▍糖友明明血糖高,为什么又会出现低血糖?
如今,有两类人最容易出低血糖:一类是口服降糖药的糖友;另一类则是打胰岛素的糖友。
为什么呢?口服降糖药的糖友中,有很大一部分使用的是磺脲类药物——降血糖效果虽然很好,但代谢较慢、药性持久,吃入体内一段时间后,配合糖友运动、控制饮食,本身摄入能量少、消耗多,就会发生低血糖的情况。
而在打胰岛素的糖友中,往往自身胰岛功能不好,调节血糖能力较差,如果再注射过量的胰岛素或没有按时定量吃饭,也就会出现低血糖。
另外,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,尤其对于一些心血管高危患者(已存在明显器质性心血管疾病者),应听从专业医师具体制订的个体化降糖治疗目标值,而不要参照通用的临床血糖标准进行控制——毕竟过于严格的血糖控制,往往只会适得其反。
▍听说糖友出现低血糖很危险,是真的吗?
现在有一种极端的说法:一次低血糖,等于能把十年控制血糖的效果全部抹掉。
虽然这种说法略显夸张,不过血糖缺乏会对心脑血管造成不可逆影响——甚至有可能导致一些糖尿病并发症出现。
因此,出现低血糖时,如心慌、出冷汗等,如果此时患者还有意识,可以马上进食,最好是全脂牛奶;而患者已经神智不清的话,那么不要马上喂东西,以免呛到肺里,这时候要尽快送往医院输葡萄糖。
▍糖友每天什么时候要做血糖监测?
正确的血糖监测时间,严格来说每天要选择在早饭前、早饭后两个小时,午饭前、午饭后两个小时,晚饭前、晚饭后两个小时,以及睡觉前这7个时间点。
如果经常出现低血糖,或晚上睡觉前和起床后血糖变化起伏大,那么凌晨3点前后最好监测一次“凌晨血糖”。
特别提醒的是:经常发生低血糖的糖友,最好每次做一下记录,如血糖低的具体时间,当天吃什么东西、运动量多少、用的什么药物及药量,把这些信息全部记录下来,以便自己和主治医生查看,更好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。
有的糖友懒得记录在本上,也可以利用现在一些手机上的医疗管理APP,如“方大师”,每天随时随地方便血糖监测和记录,以及其他体征状况上传,接受更专业、更快速的服务。
—END—